肉鬆的故事 | 2012-06-22 |
---|---|
肉鬆是用豬的瘦肉或魚肉、雞肉除去水分後而製成的,肉鬆是亞洲常見的小吃,在中國、日本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都很常見。一般的肉鬆都是磨成了末狀物,適合兒童使用。將肉鬆拌進粥裡或蘸鏝頭食用。 製作肉鬆的方法,完善於明末清初,1698年《養小錄》中記載製作雞肉鬆的方法,1750年《醒園錄》記載製作豬肉鬆和魚肉鬆的方法[1]。 在某些相對貧困的家庭,家長為了讓兒童成長時期,能夠補充營養或滿足那些沒肉就不吃飯的兒童,能夠吃上瘦肉(兒童一般不願意吃肥肉)或魚肉。就給兒童的粥裡加進些肉鬆,使兒童能夠多進食一些食物。 在日本,肉鬆多用魚肉製成,常用來做捲壽司。 在緬甸,有用蝦肉弄的蝦鬆[2]。 在越南,除了用豬肉牛肉雞肉魚以外還用青蛙肉作肉鬆的。人們相信青蛙肉鬆對兒童尤其是營養不良的有好處。 |
|
![]() |